• 产品
  • 公司
  • 技术
  • 新闻
  • 展会
  • 期刊
  • 视频
  • 支持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华工控网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疫情时代:智能制造“柔性”化作“硬实力”
  • 无灯工厂、柔性生产、人才升级...
  • 《2020全球制造业指数》研究报...
  • 边缘计算商用加快布局成运营商...
  • 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如何数字化...
  • 第二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开幕...
  • 于勇:数字化加速钢铁工业实现...
  • 疫情时代:智能制造“柔性”化...
  • 千锤百炼 给有色冶金加点“智慧...
  • 《线位移传感器动态参数校准规...
  • 中国机床突围战:价格、技术、...
  • 蓝普锋RPC3000系列大型PLC对外...
  • 虹润多款温控器/调节仪火热销售
  • 用于轧钢加热炉水位控制的Ring...
  • 计为食品级音叉液位开关批量用...
  • 计为浮球液位计用于船舶柴油液...
  • Uson-21超声波液位计在氧化铌生...
  • 计为自动化全线产品通过CE认证
  • 计为音叉液位开关用于生物发酵...
  • 计为高压防护音叉液位开关用于...
  • 计为高温型音叉液位开关在尿素...
  • 真情回馈,快来领取您的西克会...
  • 走过第9个“中国电力主题日”,...
  • Ment or 与三星Foun...
  • 助力建筑产业数字化跨越 打造更...
  • 绿色智能,施耐德电气无六氟化...
  • 助力建筑产业数字化跨越 打造更...
  • 一场全球研讨会,点亮了“三座...
  • Go Beyond领先一步 ─ SICK集团...
  • 研华发布SMARC2.1模块 NXP i.M...
  • AVEVA全球数字会议,引领行业响...
  • 罗克韦尔自动化和PTC通过PTC支...
  • 倍福助力5G时代的物流设备迭代...
  • 疫情时代:智能制造“柔性”化作“硬实力”发布日期:2020-7-29

    “疫情背景下,具备柔性化生产特质的智能制造让企业可以在短期内重建一条个性化生产线,推动产品快速更新迭代。智能制造将发挥巨大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说。

    25-26日,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人工智能发展成热点议题。王耀南26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接下来智能制造机器人将继续向智能化、柔性化、灵巧化、协作化方向发展,以适应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需求,形成中国制造“硬实力”。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品缺口大,考验着供应链的应变能力。借力大数据与物联网,包括生产计划重新安排、原材料库存调度、物流计划调整等,都实现了快速协同。而通过柔性生产实现高效复工的案例也不胜枚举。

    “智能制造的一大特点是‘有柔性’。”王耀南举例,“疫情期间,我们团队研制了医用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医用物资配送机器人等系列防疫机器人,免费赠送医院使用。从过去面向生产线的物流机器人到防疫机器人,仅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可实现‘变身’。”

    他介绍,智能制造采用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可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要高度重视智能制造,机器人、互联网络、人工智能三者相加可形成一条完整的智能制造产线。”王耀南说,智能制造的特征是有针对性地生产市场需求产品,必须通过“需求”来驱动产学研用。

    针对当前智能制造领域短板,王耀南表示仍有诸多挑战性问题亟待解决。“有的企业想应用智能制造但没有技术,有的地方政府想推广智能制造但找不到合适的企业,有的研究机构技术不一定适用于企业生产……只有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才能在未来发掘智能制造的更大潜能。”

    他提到,如此次大会举办地杭州,近几年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发展都走在了国内前列。“这也会吸引到大量的研发队伍、优质企业进入到杭州,为打造数字经济注入能量,是一个良性循环。”

    来源:
    我要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我要收听:
    自动化仪表 @ 新浪 @ 腾讯
     自动化仪表网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 收藏本站
    客服热线:022-23016582 Email:zdhyb@vip.sina.com 津ICP备12003767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1659号

    Copyright 2020 zdhy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自动化仪表网 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