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公司
  • 技术
  • 新闻
  • 展会
  • 期刊
  • 视频
  • 支持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华工控网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工业互联网支撑产业智能升级,为制造强国赋能提速
  • 计为《产品应用案例集》正式刊...
  • 振威天津工博会:把一米宽的市...
  • 计为质量服务始终如一 客户相伴...
  • 宇电V9.x版焊接模块抢先看!
  • 重装上阵,虎虎生威 现在的昆仑...
  • 计为通过SIL2/3安全认证干簧管...
  • 计为音叉液位开关5年零故障,深...
  • 计为又出新品:一款能测量400℃...
  • 计为音叉液位开关在胶水等复杂...
  • 计为2米加长型SIL认证音叉液位...
  • 京津冀地区自动化与人工智能青...
  • 西部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 观...
  • 大力发展智能传感材料与器件
  • 疫情按下自动化快进键 去年新增...
  • 需求日益增长 2021年化工传感器...
  • 政协委员张云勇:发展工业APP的...
  • 喜讯!计为振动式物位开关已获...
  • 宇电温控器|全新设计,重磅出击
  • 计为音叉液位开关5年零故障,深...
  • 计为自动化再次通过国家高新技...
  • 计为磁翻板液位计系列产品通过...
  • 计为自动化打造安全可靠仪表为...
  • 计为NAMUR音叉液位开关受追捧
  • 计为自动化取得SIL2/SIL3功能安...
  • 虹润NHR系列八款新品火热上市
  • 深圳计为获深圳龙岗科技创新局...
  • 深圳计为获深圳龙岗科技创新局...
  • 虹润人工智能温控器获用户一致...
  • 计为防腐音叉液位开关在浓硫酸...
  • 计为针对不同工况为用户提供相...
  • 华北工控语音识别产品方案,可...
  •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与腾讯云...
  • 工业互联网支撑产业智能升级,为制造强国赋能提速发布日期:2021-1-2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能够充分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突破,是推动全球生产力再一次变革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对未来产业发展具有深层次、全方位、革命性影响。当前,新基建建设浪潮奔涌,工业互联网日益成为产业“智能”升级的关键支撑,它也因此肩负着我国核心科技突破和制造业产业升级,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使命。

    互联网正从TO C向TO B市场转移

    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推动互联网从“上半场”进入“下半场”。在过去的十年,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人口红利、消费红利充分释放,各种 C 端商业模式创新迅速成长,那是属于消费互联网狂欢的时代,也是互联网的“上半场”。随着人口红利见顶,中国互联网的“上半场”已接近尾声,正进入下半场的“风口争夺战”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互联网新技术与 B 端传统行业加快融合并孕育变革,产业互联网诞生。未来十年,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主战场正从消费互联网(To C)转向产业互联网(To B),从模式创新转向技术创新。

    产业互联网连接产业链各环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业效率,最终实现产业赋能和推动产业升级。其离不开5G网络、云计算、AI、大数据等被互联网企业验证过或正在验证的技术。2020年,疫情期间,B端企业对产业互联网的内在需求被激发,大量垂直产业引入数字技术,以互联网医疗、教育直播、远程办公、B2B交易平台以及在线公共服务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兴数字化业态呈现出爆发态势,不仅对抗疫复工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经济复苏带来了曙光。

    产业互联网所显示出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有目共睹,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磨砺和蜕变,也加速了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演变路径,促进了技术与场景的结合与应用。

    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强国

    从目前国内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工业互联网是出现最早,也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潜力和发展空间,同时也是“十四五”期间增长确定性最大的领域。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之一,工业互联网是实现人、机器、车间、企业等主体以及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全要素泛在互联的基础,是工业智能化的“血液循环系统”。同时,它还被认为是实现全球第四次生产力变革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工业互联网作为一项最重要的技术领域,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而展开全球竞逐。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经过多年努力,已在诸多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根据2020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虽然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已超过110,属于第三阵营,仍然在规模上占优势,如果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来看,第一阵营是美国,第二阵营是德国和日本,我国还未进入第二阵营,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而5G+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强大的5G+工业互联网赋能。

    中国深刻意识到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党的十九大报告,亦或是更早前的国家十三五规划都要求“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技术验证和示范推广,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就在近期举行的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大会暨联盟会员代表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十四五”时期,将继续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

    实际上,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发布多项政策,从5G、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创新等角度,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了利好政策环境。同时,疫情之后工业企业有着强烈的智能化转型需求,这些都将为支撑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奠定政策和市场基础。

    运营商蓄势待发

    近期,工信部提出,到2023年,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这再次为制造强国赋能助力。

    作为工业互联网不可或缺的建设者和执行者,国内三大运营商也纷纷入场竞相追逐。

    其中,作为5G+工业互联网的先行军,中国电信践行云改数转战略,坚持云网融合,为企业注智赋能。早在2019年10月,中国电信就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目前,中国电信已经积累了数百个工业互联网案例。

    中国移动则聚焦设备联网、数据分析、行业机理标准化三大问题,提出了以5G专网为核心切入点,打造“1+1+1+N”的5G+工业互联网能力体系整体架构,并打造出一系列的行业标杆。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于去年正式推出了“5G+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和“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联合创新计划”,发布了三款“5G专网产品”和两大“5G专线产品”。

    当然,三大运营商想要真正深耕工业互联网,并大规模应用该领域,还存在跨界融合难度大、需求差异大和数据信息安全挑战大等问题。因此,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继续加快5G网络建设。5G网络是工业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基础,运营商不仅要加快5G基站建设和5G网络覆盖,同时也要研究5G网络切片等技术,为客户提供一张低时延、高带宽、与公网数据隔离的专有网络,保障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安全性。

    其次,培养相关人才并调整组织架构。工业互联网需要工业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IT技术、管理水平、以及商务与应用多种能力相互融合。这样就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多种跨界技术融合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这需要运营商建立更加广泛的跨界人才培养机制。

    第三,打造全流程产品体系,并做好平台后期维护服务。在实际工业场景中,运营商并不是简单将网络接入终端设备就可以的,还需要做好后期持续的维护、支撑服务,这样有利于其持续收集工业大数据并挖掘数据价值,加快实现生产全流程互联互通,助力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转型。

    在政策的推动、市场需求和资本投入多措并举下,中国正走在制造强国的路上,工业互联网作为重要载体正加速释放其力量,推动越来越多企业变革生产方式。

    来源:
    我要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我要收听:
    自动化仪表 @ 新浪 @ 腾讯
     自动化仪表网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 收藏本站
    客服热线:022-23016582 Email:zdhyb@vip.sina.com 津ICP备12003767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1659号

    Copyright 2021 zdhy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自动化仪表网 翻版必究